齐鲁网·闪电新闻12月24日讯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山东计量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。山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、社会管理、节能降耗、环境保护、质量安全、医疗卫生、民生保障等领域,加强量值传递溯源能力建设。全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、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12145项,位居全国首位。
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,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质量控制的基础。生产、生活、贸易、科研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计量。在工业发达国家,计量测试与原材料、工艺装备一起并称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要素。可以说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,就没有现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省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把计量作为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,纳入各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,建立山东省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积极推动计量协同共治和改革创新,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。
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
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、社会管理、节能降耗、环境保护、质量安全、医疗卫生、民生保障等领域,加强量值传递溯源能力建设。全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、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12145项,位居全国首位。大口径流量计量、蒸汽计量、电能计量、医学计量、化学计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围绕服务第五代移动通信、工业互联网、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、轨道交通装备、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,新建高水平无线电、声学、光学、长度、力学、热学类计量标准160余项。制定实施地方计量技术规范45项。基本建立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计量标准体系。每年平均检定、校准各类计量器具700万台件,其中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0余万件,为各类市场主体免收强制检定费用3.2亿元,有力保证了全省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计量保障。
计量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 为产业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
只有测得出、才能造得出,只有测得准、才能造得精。围绕产业链补链、延链、强链和产业基础优化升级,大力推动计量与产业深度融合,为产业发展提供“全产业链、全溯源链、全生命周期”和“前瞻性”的“三全一前”计量测试服务。在节能家电、碳纤维复合材料、核电核岛装备、环境监测仪器、高速列车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5个,位居全国第二位。在氢能、冶金、轨道交通、汽车零部件、水资源装备等产业领域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个。建立产业计量测试联盟5个。扎实开展“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”活动,累计帮扶中小企业1.6万余家,着力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计量测试瓶颈问题,推动产业提档升级。
计量服务节能降耗成效凸显 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
准确可靠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,是节能降耗的基础依据,能耗双控、控制“两高”离不开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与运用。山东省全面落实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》国家强制性标准,对1535家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审查,推动用能单位能源在线计量监测系统建设,加强能耗计量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利用,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标率达到100%。强化能效水效产品标识管理,开展能效标识、水效标识专项检查行动。在自贸试验区创新开展基于“在线监测+抽样检定”的智能电能表检定周期延期轮换改革试点,减少资源浪费,促进绿色发展。全省6家企业入选全国能源资源计量示范项目,18家企业成为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“领跑者”。
计量服务民生扎实有效 为社会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
围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开展计量惠民系列行动。加大计量宣传力度,倡导诚信计量意识,组织开展百万市场主体“诚信计量、放心消费”承诺践诺,全省113万家市场主体参与活动,营造良好计量消费环境。组织民生计量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商场、进学校、进加油站等“五进”活动,出动计量便民检测车,组织计量惠民服务队,开展计量免费咨询和检测服务,免费检测血压计、眼镜、电子计价秤等计量器具10万余件。持续组织开展医疗卫生单位、眼镜制配场所、集贸市场、餐饮单位、加油站、粮食收购领域等计量监督检查,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专项抽查,全面落实计量投诉举报24小时回应机制,依法打击计量违法行为。全省监督检查涉及民生的医疗卫生、眼镜制配、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31.2万台件,查办各类计量违法案件1017起,以精准计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青少年视力健康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